一、提高政治站位,夯实思想认识的“基础”。
1.以五项教育强觉悟。继续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牵引,把“五项教育”与查纠整改有机结合,在学习教育中要重点组织各级领导干部、存在违规问题干警进行专题学习教育,持续升温加力,推动学习教育入心入脑。
2.以警示教育明法纪。深化警示教育,让有问题干警明白卸下思想包袱,轻装上阵,以洗心革面的姿态投入工作。
3.以谈心谈话解心结。用充分运用民主生活会、组织生活会等形式,层层开展谈心谈话,促使更多有问题的干警敢于直面问题、勇于纠正错误,主动向组织讲清问题。
二、加快核查进度,增强深挖彻查的“动力”。
1.优化工作流程。要建立健全案件线索分流、督办、反馈工作机制,畅通网上流传渠道,缩短线索在途时间,提高问题线索核查办理效率。要规范问题线索处置、线索接收、登记、研判、签批、流转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。
2.科学精准研判。各级教育整顿办在线索分流前要组织专门人员科学判断。要加大线索核查力量投入,选派政治素质高的人员参与核查,强化以案代训,边查边学,快速提高查案能力。
3.提高核查质效。要从实体上求突破、从程序上再规范、从质效上作评判。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、以法纪为准绳的原则,对案件事实是否清楚、证据是否正确等要素逐一认真核查、深入核查。
三、攻坚重点案件,突破问题线索的“堵点”。
1.紧盯扫黑除恶案件问题线索“回头查”。要组织力量对所有黑恶问题线索尽快全面复核,特别是对简单查否的线索,该补充证据的补充证据材料,该完善核查报告的完善核查报告,该重新核实的重新调查核实。
2.紧盯“减假暂”案件问题线索“交叉查”。加强对“减假暂”案件核查力度,组织工作专班,对各监狱进行交叉互查,重点对违规违法办理“减假暂”九类案件抽样评查。
3.紧盯群众反映强烈、指向性明确的问题线索“优先查”。对群众实名举报的案件线索,优先核查。要加强对干警自查事项的核查,从中梳理发现问题线索。要充分用于科学技术,采取重点筛查、数据碰撞、关联因素串并研判等举措,快速查出结果,及时答复实名举报人,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四、聚焦关键少数,发挥以身作则的“引领”。
1.在促自觉上求“紧”。全区司法行政干警要自觉扛起教育整顿的政治责任,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推动教育整顿各项任务落地落实。
2.在谋方法上求“深”。要钻研党中央和自治区精神和政策文件,真正掌握教育整顿的目标要求和举措办法。
3.在提质效上求“实”。要坚持“查改治建”一体推进,确保既有立竿见影的实效、又有抓源治本的长效。要注重统筹结合,把教育整顿与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结合起来,与党史学习教育和司法行政工作结合起来。
五、坚持标本兼治,强化顽疾整治的“效果”。
1.谋实细化工作方案。各部门各单位重点整治“六大顽瘴痼疾”,同步整治“四大突出问题”,对照专项整治“三大行业问题”,梳理深挖本系统、本单位其他多发性、顽瘴性问题,明确整治的目标、措施、责任、时限,一项一项抓好落实。
2.注重加强协调联动。加强上下左右联动,积极主动与自治区顽瘴痼疾专项整治专班沟通,主动认领任务、报告进展情况,顺畅条块衔接,防止多头重复部署。
3.建立健全长效机制。要坚持“治建并举”,围绕教育整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,深入反思查找制度机制方面的短板、漏洞、盲区,深挖顽瘴痼疾的成因根源,找准病灶,推动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、显性问题与深层问题一起解决。
六、加强组织领导,压实工作责任的“担子”。
1.落实好主体责任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整顿各方面和全过程,各级党委要担负起主体责任,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“第一责任人”职责,把好方向、政策、进度,加强对本系统本单位教育整顿的组织领导。
2.把控好舆论宣传。准确把握查纠整改环节舆论宣传的时度效,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监测处置。
3.发挥好督导问效。各督导组要对照各单位各部门的线索数、时间表,紧盯重点案件线索,逐案督办、逐条督导,切实推动线索核查和案件查处取得重大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