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政府信息公开 > 司法行政工作
“七五”普法巡礼|石嘴山:以大普法理念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
发表时间:2020-10-20   来源:宁夏法治微信公众号     

“七五”普法以来,石嘴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普法理念,紧紧围绕自治区和市委、市政府工作大局,以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为导向,在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时,树立“四大理念”,紧抓“四个提升”,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,突出构建全民参与、全民普法大格局。石嘴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。






2020年民法典宣讲

   一是树立“机制”理念,提升组织保障能力。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在法治石嘴山建设中的基础作用,市委常委会、市政府常务会先后10次听取汇报、研究部署法治工作重点任务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后20次调研解决法治工作中的问题,市、县区人大、政协开展视察活动12次,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。组建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,成立了守法普法协调小组,把法治建设、“七五”普法纳入全市发展总体规划,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部署、同推进、同考核。市、县区均将“七五”普法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效能考核,使普法“软任务”变为“硬指标”。将法治建设述法(学法用法)纳入全市干部干事档案、年度考评内容,形成学法用法新常态。


2018年宪法启动周暨“12·4”国家宪法日知识竞赛决赛

   二是树立“头雁”理念,提升示范引领作用。全面推动“七五”普法,必须狠抓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。先后研究出台了《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见》《市委重大事项决策实施细则》《市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》等规范性文件,进一步完善了党委(党组)中心组集体学法、法治培训等制度,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、宪法法律、党内法规列为党委(党组)中心组、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。五年来,共举办50余期教学培训班。编辑出版《石嘴山论坛》32期,刊发宪法法律等法治研究理论文章127篇。推行“互联网+”廉政法律知识学习、培训、测试一体化模式,组织新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和青干班学员进行年度集中测试。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系统,全市2.2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年度网上学法用法无纸化考试。开办每月两期青年干部夜校,全面提升青年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法律水平。


2019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讲座

三是树立“融合”理念,提升全民参与合力。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,推动“以案释法”“旁听庭审”常态化,指导部门结合职能修订、公告“四清单一办法”,对年度工作落实进行考核、督促,形成责任制工作闭环。重点建设专业律师队伍、普法讲师团、志愿者普法队伍“三支队伍”,深入机关、学校、企业、乡村等开展宪法法律宣讲,五年来,共开展各类法治讲座、培训300余场次,开展法律志愿服务活动768场次。紧紧围绕民生热点、群众需求及城市公共安全、基层依法治理、生态环保等领域,提高法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开展“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专项行动”“尊法学法守法用法·建设法治石嘴山”“加大普法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”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”“防控疫情法治宣传专项行动”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,组织实施全市民法典学习宣传工程,五年来,共发放法治宣传材料、书籍等30万余份,举办各类法治讲座2600余场,受众19万余人次。


2019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讲座

四是树立“创新”理念,提升普法实践能力。推动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,开办了“石嘴山普法”“法治时空”“防控疫情法治同行”等普法专栏。创新“互联网+普法宣传”模式,优化“法治石嘴山”普法微信矩阵平台,举办宪法、疫情防控、扫黑除恶等法律知识微信有奖竞答7期,参与人数达10万人次。深化“法律八进”活动,相继打造了宪法主题公园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、生态移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一批针对性强、功能突出的法治文化阵地。五年来,共打造法治公园3个、法治文化广场4个,行业(专业)法治宣传教育基地9个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(实训)基地6个、社区法治文化阵地 115个、村法治文化阵地195个,法治文化覆盖面和渗透力显著增强。


2020年进工地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


2018年青少年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诵读宪法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./t20201020_2933159_wap.html